一、 L3智能化阶段功能描述
智慧充电L3智能化阶段,从运维、安全、支付体验、桩网协同维度来讲,对应的特征分别为智能评估、 故障研判、无感支付、双向互动,下面将进行逐一介绍。
1、智能评估
智能评估通对充电场站内多个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数据融合,构建充电桩健康度评估、充电场站评估模 型,对充电桩和充电场站的运维管理进行主动分析、发现异常、主动告警。例如,充电桩健康度评估通在充 电桩智能控制器的容器中部署充电桩健康度评估应用,利用边缘计算和物联技术,实时采集充电桩内部各种传 感器、模块的数据,利用边缘侧AI技术提供的算力和推理分析能力,对充电桩健康度进行评估,实现充电桩运 维管理智能化。同时,充电桩健康度评估模型,还可通云端的AI算力进行训练,并下载到智能边缘计算物联 网关上运行,不断提高充电桩健康度评估的准确性。如表2-2所示,充电桩健康度评估主要包含以下四大类二 十个子项,并可根据客户需要灵活扩展。
2.充电桩健康度评估项
充电模块健康度 | 充电桩组件及环境 健康度 | 充电桩信息安全 健康度 | 充电桩智能控制 单元健康度 |
1.充电模块输入电压/低 电压告警 2.充电模块输出电流 3.充电模块内部温度高 4.充电模块PFC故障告警 5.CAN总线通信质量差
|
1.充电桩滤网清洗提醒 2.充电桩内部温度异常 3.充电桩计量误差大 4.充电桩转换效率下降 5.充电桩待机功耗大 |
1.智能控制单元可信根扫描 2.智能控制单元通信加密 扫描 3.智能控制单元服务和漏 洞扫描 4.智能控制单元恶意代码 注入扫描 5.智能控制单元密码强度 扫描 |
1.智能控制单元软件版本 更新扫描 2.智能控制单元CPU/内 存/Flash利用率 3.智能控制单元板上温度 高 4.智能控制单元启动异常 5.智能控制单元接口电路 |
3.故障研判
充电桩故障研判功能主要包括故障前的安全分析推理、故障后的安全智能识别,这两项功能分别基于AI的 数据推理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
4.安全分析推理
利用云上AI算力和历史充电大数据,构建不同车型、不同电池的充电数据故障分析模型,并利用数据持续 训练提高模型准确度。首先,需要将故障分析算法下载到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关或充电桩智能控制器 ;接着, 充电启动后,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关或充电桩智能控制器使用5G大带宽,实时下载用户历史充电负荷曲线;然 后,利用边缘侧AI算力与故障分析算法进行推理分析,对充电程中的异常故障作出预判,及时告警.
5.安全智能识别
通过云上AI算力和图像识别算法,建立充电桩起火、充电桩异常损伤模型,持续训练提升识别准确度。将 相应算法下载到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关,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关AI算力实时采集分析充电场站摄像头数据。当 充电桩损坏或充电程发生冒烟、起火等险情时,利用图像识别功能快速识别故障,并通智能边缘计算物联 网联动控制充电桩,快速切断故障,自动告警。
6.无感支付
利用边缘侧AI和边缘计算技术,通车牌识别或智能控制器读取车辆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车辆识别码),结合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关或充电桩智能控制器上内置的安全加密模块,与充电运营平 台以及银联等金融机构进行安全可靠计算,从而实现无需扫码和刷卡,插枪即可充电的功能。无感支付大大简 化了充电用户的操作流程,实现了插枪即可充电,同时又保障了充电缴费程中的数据安全,提升了充电用户 体验。
7.双向互动
双向互动是在台区有序充电的基础上,实时采集数据,利用边缘AI算力进行电动汽车充电趋势和配电网用 电负荷趋势的负荷预测,开发基于多维度多策略响应充电功率控制算法,并结合充电运营平台与用户进行的双 向互动智能编排,为充电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充电服务功能。用户选择相应的功能后,充电服务商将为用户提供 最短充电时间、最优充电费用、个性化定制充电策略等多种服务套餐。双向互动功能不仅仅实现了车主与充电 运营平台的双向互动,同时也实现了充电桩与电网的双向互动,能够根据电网负荷情况,智能协调充电时间 段,优化充电负荷大规模接入对电网带来的冲击,提升用户充电体验。